新闻动态

首页 > 工作动态 > 新闻动态 > 正文

【教学竞赛 】西南交大在第六届全国高校混合式教学设计创新大赛中喜获佳绩

来源: 教师教学发展中心  作者:梁慧颖     日期:2024-12-30   点击数: 

12月29日,“超星杯”第六届全国高校混合式教学设计创新大赛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落下帷幕。西南交通大学4门课程从372所高校推荐的999门课程中脱颖而出。数学学院冯颖老师、力学与航空航天学院刘娟老师及其团队获得一等奖;心理研究与咨询中心雷鸣老师及团队获得二等奖,力学与航空航天学院孔祥彬老师及团队获得三等奖。学校荣获优秀组织奖特别贡献奖

本届大赛于6月初启动。经前期摸底,我校遴选出在混合式教学实践中拥有扎实基础的四门课程教学团队参赛。经过多轮磨课和精心准备,我校“高等数学Ⅰ”“工程力学”两门课程入围现场决赛环节。28日上午,数学学院冯颖老师、力学与航空航天学院刘娟老师代表团队,在66所高校80门课程的同场竞技中,终获一等奖。

冯颖老师以“基于问题链的5E探究式混合教学创新实践”为题,展示了省级一流课程“高等数学Ⅰ”的混合式教学创新特色。课程教学通过设计“进阶式问题链”,探索了线上自学与线下探究相结合、课堂授课与分组讨论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混合教学。育人引领,固本强基,应用实践,交叉融合,培养学生利用数学思维解决复杂实际问题的应用创新能力和高阶思维能力,涵养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有效达成了课程教学目标。

刘娟老师基于“一个平台,四类资源”的化难为易、化教为导、学以致用混合式教学创新实践,展示了“工程力学”这门国家级线上一流课程、国家级混合式一流课程、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的创新特色:以系统数字转型赋能教学内容重构,构建“基础、前沿、创新、实践、发展”的多元教学内容;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引,建立了“基于问题和能力养成”四阶递进式混合式教学,构建“线上所学、线下所用,线上实践”学以致用闭环圈,有效促进学生深层学习;从学校人才培养定位和课程工科基础性质出发,建立基于建构主义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润物无声般达成“育交通新才”的人才培养目标;并通过融合全程评价体系匹配混合式教学,促进意义建构的有效学习发生。

获得二等奖的雷鸣老师认为,增进幸福不仅是一种积极品质,更是一种值得培养的能力。12年来,“幸福心理学”课程团队以“理论讲解+案例剖析+心理训练”的授课方式,持续优化教学形态,基于知识图谱、虚拟仿真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增强线上线下课堂的融合和互补,整体设计知、情、意、行,把握“线上重知识内化”、“线下重行为塑造”两个关键,让“师-生-机”形成学习共同体,借助AI课堂时光机教学,帮助学生从日常生活中理解中国人的积极心理健康理念,从典型事例中诠释中国人的幸福生活,从训练实操中掌握中国人的幸福规律。该课程建设成为国家级一流课程、四川省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和线上一流课程、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也成为学校选课最“火”、学生爱“蹭”、官微要“推”的课程之一。

孔祥彬老师凭借通识课“为学为事为人”的创新实践获得三等奖。课程团队发挥辅导员专业特长,以“从游育人”为理念,将课程打造为师生紧密联系、线上线下互动、一二课堂融合的育人综合体。该课程的学生自组织模式、课程AI“小先生”、自评小程序“悠然见君子”、“拔个FLAG”考核法、君子虚拟书院等创新设计,有效提升了学生行动力和学习效果。

据悉,大赛自2019年创办,以“以赛促建、以赛促用、以赛促教改”为宗旨,致力于挖掘、培育并展示混合式课程建设及教学设计成果,促进高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一流课程建设和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大赛已被纳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全国普通高校教师教学竞赛分析报告》和《全国普通高校教师教学发展指数》数据统计源,是衡量高校教师教学发展生态的重要指标之一。本届大赛由全国高校混合式教学设计创新大赛组委会和中国电子教育学会主办,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和超星泛雅集团承办。

作为大赛协办单位和培训支持单位,学校重视此项教学竞赛的遴选与组织。副校长康国政教授担任大赛指导委员会委员,教务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与各学院密切配合,组织教师积极备赛,并承办了大赛西南地区复赛培训。学校通过实施强师工程,持续完善教师发展支持服务体系,引导教师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不断优化教师教学竞赛的选拔、培育和支持机制,以赛代练,以赛促教,推进教师在高水平教学竞赛中打牢功底、磨砺教学、展示风采,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推动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