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研习班

首页 > 数字研习班 > 正文

【数字化赋能教师发展系列】西南交大教师学习数字化时代的课程思政实施方法

来源: 教师发展中心  作者:梁慧颖;图片:刘娄     日期:2024-05-20   点击数: 

数字化教学与课程思政结合,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5月17日上午,在西南交通大学犀浦校区智能虚仿实验教学中心,教务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联合信息化与网络管理处,邀请北京理工大学管理学院赵洱岽教授,为教师数字素养提升研习班老师们做了题为“数字时代教师素养及专业课课程思政的设计与实践”的报告。来自我校、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浙江中医药大学等七所高校五百多位教师线下线上聆听报告。

赵洱岽教授是国家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北京市教学名师,也是北理工未来管理学习研究中心主任。这场报告,他从育心明德、道术相济、思政融入教学、从教到育四方面展开讲授

教、学、会、好四者有着怎样的逻辑关联?赵洱岽由此分析了教与学的反思和数字化教学改革的新时代动因,这是他进行教学改革的原动力。他结合领导人及相关文件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思政融合推进的要求,重点解读了数字化应用和专业发展维度的教师数字素养内涵。之前提出的问题,答案逐渐明了:从知识传授、能力养成、价值引领三角度处理好教、学、会、好的逻辑关系,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课程思政教学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能够有力实现教与学的目标——人才培养,这也对教与学提出了迭代升级的要求。

怎样进行融合课程思政的系统教学设计?经过四五年的探索与沉淀,赵洱岽和团队2021年获批国家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他一直认为,“课堂是让学生有所获的地方,应增强课程建设的意义感、提高学生的学习力”而且,“做好课程,是教师最该干的事。”这样体悟的过程中,他逐步创建了“育心明德、道术相济” 理念的“一核三维”数字化时代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创新模式。即以课程思政为方法、以信息技术为工具、以课程建设为抓手且兼顾“教什么”和“怎么教”的教学创新体系。这样的立体化学习范式,有着学术化的教学导向、信息化的教学手段和系统化的教学方式,具有明显的研究性、实用性、可视性等特征。

如何将课程思政融入教学全过程赵洱岽介绍了他开发沟通系列课程的出发点及课程建设取得的系列成果。他的经验做法是:注重明确课程人才培养目标,做好融知识、能力和价值观的教学设计,规划每堂课的教学策略并善用信息化软件、基于现代信息技术开展混合式教学,讲好专业教育的中国故事、阐释中外的管理伦理观,就这样,通过有效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功能,做好课程思政,培养经世济民的职业道德和规范。过程中,学生学习做到了走脑入心,课程也实现了共建共享示范教改以及同行同向协作育人。

最后,赵洱岽给出了建构“从教到育”的数字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实现路径,即从规划内容、重塑生态、道术相济、以学为本、信息技术五方面来做到明确专业培养目标、融合思政精神、树立职业道德、线上线下呼应和提高教学成效。 

赵洱岽还细致回答了老师们关于数字化教学和课程思政融合具体策略、学生视角的教学效果等问题,强调要结合学科专业特点,进行资源和平台的选择。他在讲座中穿插所任教的沟通学相关原则和方法策略,做好课程、教好学生这样的教书育人理念自然融入。老师们表示,赵老师的探索经验给了自己有益的借鉴和启发,体会到“以人为本、百年树人、与时俱进”,也更理解数字化教学和课程思政的融合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