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发研讨

首页 > 教发研讨 > 正文

【身边的“双严”】 悠悠六载时光,拳拳师生情长 ——记轨道交通运载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阳光武和杨冰老师

来源: 党委教师工作部(教师发展中心)  作者:杨龙     日期:2023-09-26   点击数: 

【编者按】

在一百二十余载办学历程中,我校形成了“严谨治学、严格要求”的“双严”传统。这一传统代代相传,影响了无数交大学子,更有许多关于“双严”的故事传为佳话。为传承和发扬学校“双严”传统,特面向全校师生、校友开展了征文活动。现陆续发布优秀征文。

来稿选登第19期


六载春秋,转瞬即逝,回首六年来的点点滴滴,懵懂、迷茫、无助、痛苦、自信、感激、怀念交替其中。从西北贫困农村一路走来,我始终坚信读书是农村孩子最好的出路,二十多年的求学生涯充满了坎坷与挑战,但求知的心和坚定的信念让我坚持到最后。我的每一步成长都离不开恩师杨冰老师、阳光武老师、肖守讷老师、朱涛老师以及实验室庞烈鑫书记、王开云主任、李莹副书记、余卉老师等的指导与帮助。

阳光武老师和杨冰老师是我的硕士和博士指导老师,两位老师不遗余力地教我做科研、写论文,并在为人处世方面言传身教,让我终身受益。同时,两位老师渊博的专业知识、严谨治学的态度、谦和的处世之道以及儒雅宽厚的风范都深深地感染着我,这将成为我一生受用的宝贵财富,时刻激励着我成长。

回首往事,满是与两位恩师经历的不舍回忆,多少个黎明,两位恩师陪我朝霞作伴;多少个黑夜,两位恩师陪我披星戴月。那些亲切的、和蔼的、严厉的面容总时时浮现在我的脑海,那些谆谆教诲、殷殷期盼还常常萦绕在我耳畔。

知识的播种者

面对复杂试验时,忘不了阳老师一遍遍对我的叮嘱交代;面对困难挫折时,忘不了阳老师一句句对我的勉励鼓舞;面对突发病痛时,忘不了阳老师一次次对我的关心资助;面对过失失误时,忘不了阳老师一声声对我的警勉宽慰;面对背井离乡时,忘不了阳老师一回回对我的关心照顾。六年来,阳老师在我的学业上、科研上、生活上、家庭上都给予了莫大的帮助与关怀,特别是在论文选题、整体框架、试验设计、模型建立、内容撰写等方面提出了非常宝贵的意见,同时还常常关心我的生活,询问我的家人,让我完成学业的同时能够兼顾家庭。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每当我在科研上遇到困惑时,都是直接去阳老师办公室当面请教,无论阳老师多忙,他都会立刻停下手头的工作耐心倾听,认真讲解。阳老师办公桌旁时常立着一块写字板,每当通过口述不能形象表达时,他常常拿起笔在写字板上图文并举、声情并茂、旁征博引,每每都让学生茅塞顿开、豁然开朗。他在那黑板上写下的是真理,擦去的是功利;画出的是彩虹,洒下的是汗滴;三尺讲台举起的是我们,奉献的是自己;放飞的是希望,守巢的总是自己。

师者匠心,止于至善;师者如光,微以致远。阳老师教会我的不仅仅是科研上的进步,更是做人做事方面的成长,他时常告诫我做事要沉稳持重、脚踏实地、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切不可操之过急、急功近利。玉壶存冰心,朱笔写师魂。谆谆如父语,殷殷似友亲。在阳老师的勉励下,我从最开始的毛躁小子也逐渐成熟稳重、严谨细致了起来。

阳老师一直以来始终坚持事必躬亲、言传身教、因材施教的培养模式。擅长做仿真的同学,他会提供项目经验支持;擅长写论文的同学,他会提供数据理论支持;擅长写专利的同学,他会提供技术思路支持;让学生各尽其才、优势互补。令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每次外出试验,阳老师都和学生并肩作战,打成一片。不管是调试设备,还是布置线路,他都亲力亲为,尤其是解决现场突发问题,他都能随机应变,通达处置。例如试验现场碰到内燃机车燃油量无法准确度量问题时,他顺势找来一根棍子插入燃油箱,通过棍子浸油的长度和油箱尺寸,准确计算出剩余油液。基于流固耦合的油箱材料多轴随机振动试验中,当碰到现有油液不足以浸过试件时,阳老师巧用“乌鸦喝水”的典故,将装满水的瓶子扔到油液底部,使得油液不仅漫过试件,还有剩余;当碰到振动试验配重不足问题时,他能巧用现有材料,通过切割焊接等手段轻松解决。诸如此类,不胜枚举,令我受益匪浅。

在我最美好的年华里,是阳老师让我学会了自立自强,学会了敢想敢干,学会了感恩奉献,学会了科研创新。在我彷徨的时候,伸出温暖的双手助我前行;在我迷茫的时候,为我指明方向,让我再失望都不会绝望;在我遭受挫折的时候,激励我不畏困难,直面挑战。阳老师一身正气人品如山,克勤克俭两袖清风,胸怀似水任劳任怨,我将力争做一个像阳老师那样优秀的学者,以不辜负阳老师对我的教诲。

灵魂的工程师

“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一个灵魂。”我想,我就是那个被杨冰老师摇动的树、推动的云、唤醒的灵魂。在六年的硕博生涯中,杨冰老师在我的论文试验、内容撰写、修改校正等方面提供了莫大的帮助。杨老师是一位细致入微、慎终如始的人,大到行文逻辑,小到标点符号他都仔仔细细地修改,到最后投稿时,论文和初稿已经完全不一样了。尤其是在做人做事方面,杨老师以身作则,作风正派,诚实守信,教会了我大事不糊涂,小事不遗漏,“谦”字当头,“淡”字长留,让我在为人处世、待人接物方面受益良多。

杨老师是交大首届“竢实扬华奖章”获得者,他具有渊博的专业知识、严谨治学的态度,他那二十余载磨一剑,默默地在学术上深耕,在科研上自强的精神深深地感染着我。正是他在科研上的严谨细致,让我从入学就有了标杆,并严格要求自己,以“竢实扬华奖章”为目标,起初我还只是把它当作一个梦想,没想到最终竟然实现了。在杨老师脚踏实地,严谨治学的影响下,我也接过接力棒继续在轨道交通的赛道上奋力向前。

师恩难忘意深浓,桃李人间茂万丛。天涯海角有尽处,唯有师恩无穷期。令我为之动容的不仅仅是杨老师对我学术上的帮助,更是他那旷达不羁、磊落轶荡的胸怀。一次试验机故障的事例仍记忆犹新。在一次螺栓连接疲劳实验中,我使用的由杨老师负责的试验台突然发出刺耳的预警,冷却水管破裂导致大量污水涌出,在实验室地表形成一层积水。彼时正是凌晨一点四十,以为油泵坏了的我顿时惊慌失措,在嘈杂的警报声中,拨通了杨老师的电话,在了解情况之后,杨老师不仅没有责怪,反而安慰我机器突发故障不要担心,并及时帮助我排查出了仪器故障。在杨老师的帮助下,我成功解决了试验机问题,并顺利完成了实验。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杨老师的品格和作风值得我一生学习。

师恩难忘意深浓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是对两位恩师的真实写照。那一篇篇论文报告的修改、一天天甘于寂寞的钻研、一夜夜甘于清苦的奉献,终将浇灌出桃李满天下。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在两位导师的悉心指导和课题组团队的大力支持下,曾经的“山里娃”终于走出大山,在轨道交通的舞台上发光发热。我将以两位恩师为一生的榜样,谨遵恩师教诲,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积极投身创新驱动发展、科技强国、交通强国等国家重大战略部署,为祖国的轨道交通事业奋斗终生!

悠悠六载师生情,耿耿百年山海恩。感母校慈垂,翼我缥囊;感念师长苦心孤诣,敦促鼓励,言传身教,鱼渔双授。饮其流者怀其源,学其成时念吾师,谨以此文感怀师恩。

老师简介

阳光武,工学博士,轨道交通运载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研究员,硕士生导师,获第七届詹天佑铁道科学技术奖,主要从事轨道车辆动力学、振动及疲劳可靠性研究。主持和主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40余项;发表论文60多篇,SCI/EI收录论文20余篇,发明专利10余项,软件著作权2件、参编专著1项。获四川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次、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一等奖1次。

杨冰,工学博士,轨道交通运载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副主任、博士生导师,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四川省国际合作项目1项。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SCI 收录4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3件、实用新型8件、软件著作权2件。获四川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次、四川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次、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一等奖1次等奖励。

作者简介

杨龙,轨道运载2019级博士研究生,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学术论文18篇,SCI 收录12篇,EI 收录2篇,核心/其他期刊4篇;以第一发明人授权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5项;获 “竢实扬华奖章”、国家奖学金、孙翔奖学金等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