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届

首页 > 教学研修班 > 第一届 > 正文

【研修班】首届国家教学名师郑用琏教授为西南交大教师示范磁力课堂

来源: 教师发展中心  作者:办公室     日期:2015-09-21   点击数: 

课堂的磁力来自哪里?9月16日上午,首届国家教学名师、华中农业大学郑用琏教授在犀浦校区综合楼272会议室,为我校教师带来的关于“驾驭课堂的动力与能力”的专题讲座中,对该问题进行了完美的诠释。郑教授执教的《分子生物学》课堂,“八百座位仍无虚席,倚窗而坐自带凳椅”。同学们中间有种说法:“郑教授的《分子生物学》课堂有一种磁力”。郑教授回顾自己三十多年的教学生涯,总结“三尺讲台,师德为上”,这种磁力来自于热爱教育的动力、驾驭课堂的能力和教师人格的魅力。他说,之所以常用“驾驭课堂”的形象比喻,是因为教师站在讲台上,要吸引那么多双眼睛的视线,要凝聚那么多学生的思维,需要“驾驭”的充足动力和“驾驭”的精湛能力。他结合自己的执教经历和典型事例,分别描述了师爱为魂、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三大法宝如何在驾驭课堂中发挥关键作用。

驾驭课堂的动力源自于“师爱为魂”的师德宗旨

郑教授认为,“师爱为魂”是教师崇尚师德的宗旨,是驾驭课堂的动力之源。他对参加讲座的老师说:你们选择来到西南交大,做一名人民教师,就要做好用爱支撑教育生涯的打算,三尺讲台,将成为成就你事业的平台。郑教授说, 三尺讲台情系着学生的渴望,家长的希望,国家的期望,作为一名教师,事业是光荣的,责任是神圣的。教师只有对教育事业充满热情,才会有精力的投入,才会不断地追求完美。只有对求知学生有真挚的感情和深切的关爱,才会对他们有无私的奉献,才会认认真真地进行教书育人。

关爱学生应先从了解学生开始,引导学习需从激发兴趣入手。“t﷽﷽﷽﷽﷽﷽﷽﷽﷽﷽﷽﷽﷽﷽﷽﷽﷽﷽﷽﷽﷽师爱”不是抽象的名词,教师对求知学生的关爱不仅体现在生活上的关照,心理上的关心,更要体现在备课精益求精,讲授充满激情。作为一名老教师,郑教授已有超过30年的教龄,对教案已熟悉至极,但为了上好每年的48节课,他每天仍要关注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为了讲好每周的3节课,他定会拿出两倍的时间修订教案,调整更新,理顺逻辑,绝不应付每一堂课,绝不遗漏每一进展。因此,不断增强课程内容的“引力”,才能始终保持课堂讲授的“磁力”。郑教授坚信“教学相长,互促共进”的信条,他认为,鼓励学生多思多问,平等参与同学讨论,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形成互动的课堂气氛,是课程常讲常新、使课堂永葆磁力的有效途径。

驾驭课堂的能力来自于“学高为师”的师德内涵

郑教授将驾驭课堂的能力之本归因为作为教师基本职业素质的“学高为师”。如何使教师和每一位学生课堂上都能充满激情,如何使每位学生的思维都活跃起来?郑老师认为教师的扎实功底和广博学识、课程内容的科学性与前瞻性以及讲述表达的逻辑性与启迪性皆为主导因素。教好一门课,影响上十年。老师要学会平衡压力,释放动力。他打了一个有趣的比方:教师不仅“应有一桶水,才能给予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拥有一泉水,才能使自己永远具有一桶水”。郑老师说,这一桶水、一泉水要靠教师自身的投入,不断地吸取,不断地更新。关于教学与科研的关系,他的观点是二者互促共进是一所大学、一个学科以及教师自身不断发展和长足进步的原动力。他用自己的实践证明,在教学科研均不可偏废的总体原则下,将学校的科研优势转化为教学资源,将自己的研究思维融入到教学过程,是推动教学科研互促共进的有效办法,而课堂则是实现科教融合的重要平台,他建议老师们可以在每堂课上花两分钟向同学介绍学科最新的前沿动态。

教师人格的魅力展示着“身正为范”的师德准则

郑教授认为,“身正为范”是为人师表的基本准则,体现着教师人格的魅力之美。讲台上的教师形象,不仅仅在于得体的衣着、清晰的讲授,更重要的体现在教师的人格与人品,学识与学风。郑教授坚持将学风培养拓展于课堂内外,将学术育人贯穿于科研全程。坚持个人品行修养,教诲学生为人处事。他鼓励学生海阔天空地想,脚踏实地地干。“没有异想,哪来天开”,郑教授说。

讲座最后,郑教授总结说,教学是每位教师的第一职责。只有完美体现师爱,才能凝聚课堂的引力;只有充分展示学高,才能增强课堂的磁力;只有严格修养正身,才能提升教师的魅力。只有崇尚师德,坚持教书育人,驾驭课堂才有能力。

我校首届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研修班学员、参加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计划的老师、第十五期首开课教师参加讲座,讲座由研修班班长、地学学院郭永春老师主持,教师发展中心常务副主任李远富进行总结讲话。有老师后来评价,郑教授的讲座充满思辨和严密的逻辑,案例充分,环环相扣,一气呵成,土木学院王瑶琴老师说这是她听过的最高品质的演讲。电气学院符玲老师说,郑老师的讲座深入浅出、旁征博引、激情四射,让她对大学的课堂有了新的认识,原来科学的东西也可以讲得如此生动。力学学院牛瑛奎老师认为:“郑教授讲的在我看来是关乎良心,关乎热爱,关乎工作的激情,无其他,唯专一诚挚的去热爱和践行……在这个时代,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千条万条,而我们是离他们最近的一条,这也是我们的使命感,也将是我们最自豪最有成就的地方……所以我觉得我们青年教师要从良心出发,从激情出发,从责任和担当出发,服务一切的学生,只要记得,学生才是全部,知识和能力才是生存下去的能源,和学生一起大胆的热爱,激情洋溢的去学习,共同提升,让三尺讲台成为闪耀着智慧之光,自由之光,大爱之光。”峨眉校区黄群艺老师是第二次参加郑教授的学术讲座,他感觉郑教授的演讲一如既往的充满激情和高品质。他说在郑教授“深入浅出、旁征博引、严密逻辑、生动幽默的讲解中,两个半小时的讲座很快就过去,但带给我的震撼和思考却久久不能散去。”他对比了郑教授的两次讲座,虽然都是同一个专题,但是内容却有所不同。这次讲座的内容更为精炼和优化,加入的前沿信息和我校情况,更加贴合本次讲座。对于早已可以颐养天年的学术前辈来说,在讲座内容中体现出来的这一份用心和不断探索的精神,“无疑让我深感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