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

首页 > 教学研修班 > 第二届 > 正文

【研修班】【首开课】以成果为本,最大实现有效教学——台湾大学李纹霞博士为我校老师连做四场工作坊

来源: 教师发展中心  作者:办公室     日期:2016-10-25   点击数: 

面对现今高等教育挑战,教师该维持“没有教就不会学”的教师中心还是以“学生没学会等于没教”的学习成果导向思维来进行课程规划与设计?教师应如何通过有层次的提问来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并积极参与讨论?10月20日-21日,台湾大学教学发展中心副组长李纹霞博士应我校教师发展中心之邀,在犀浦校区综合楼430室,用整整12小时,带领我校老师通过四场工作坊,了解了“成果导向课程设计与评量理念”、“新生研讨课实作: 教学目标与评量呼应设计”、“单堂课有效教学之结构设计”以及“有效讨论之带领技巧”等内容。第二届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研修班老师、新生研讨课主讲教师以及第十六期首开课教师等共170余人次参加活动。活动由教师发展中心主任李远富主持。在20日上午进行的“成果导向课程设计与评量理念”工作坊中,李纹霞从请在场老师对比桌餐和自助餐两种不同的宴席形式切入,类比了教师中心和学生中心两种教育理念,分析了各自优劣势,由此引出了成果导向教育(OBE)中课程与评量设计思想。其中,成果(outcomes)指的是学生在学习历程结束后获得的能力,而不仅是分数。OBE提倡重视学生学习成果,关注学生自身的进步,强调课程目标、教学活动、评量设计的环环相扣。李纹霞以台湾大学成功实施的一门通识课程和一门土木专业课程为例,介绍了如何以学习者为中心来规划与执行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活动,并恰当运用过程性评量和总结性评量,激发学生自主深入学习的兴趣,使其获得学习方面的成长。

20日下午进行的“新生研讨课实作:教学目标与评量呼应设计”工作坊以学校开授新生研讨课的教师为主要授课对象。李纹霞讲解了教学目标与评量的呼应设计以及如何建立评量指标Rubric后,老师们通过课程经验分享、课程设计视图和期末报告评量指标草拟实作,进行了经验分享和讨论实作。

第一天的工作坊主要聚焦于宏观方面整门课的课程设计,那该如何进行微观方面具体某堂课的设计呢?21日上午的“单堂课有效教学之结构设计”工作坊对此进行了解答。李纹霞首先给出了有效教学三要素,即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量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和效益,做到有效果、有效率和有效益。李纹霞推荐运用源自加拿大的BOPPPS模组六元素,即Bridge-in 导言、Objective or Outcome 学习目标或结果、Pre-assessment 先测、Participatory Learning 参与式学习、Post-assessment 后测、Summary总结等,最大程度地实现有效教学。列出上述六元素后,她请老师们在便利贴上写出自己在教学中尝试用过的两个有效教学方法,并将其归类到对应的元素之下。结合这些方法,李纹霞详细介绍了这六个元素在教学中的作用和操作方法,并引导老师们运用该模组,进行了微型教学演练。

研究表明,相对于单向讲授,增加学生课堂参与度,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成效。具体到课堂组织中的讨论细节问题,李纹霞在21日下午的“有效讨论之带领技巧”工作坊中,介绍了问题设计四原则,包括问题目的清楚明了,兼顾不同的认知发展层次,掌握教材重点、学生程度和发展系列问题以及拓展核心知识或议题的深度广度等方面。她着重讲解了带领讨论的基本流程和讨论互动教学活动的几种类型,带领老师们进行了讨论活动设计。

本次研修活动连续四场,深入扎实,四场工作坊的内容相互独立又构成了有机整体。李纹霞综合运用体验和参与互动教学活动,用出题优教学工具进行课堂互动,通过小组讨论和代表分享方法,激荡老师们的思想,形成思维合力。老师们参与热情,小组讨论热烈精彩,亮点频现。李纹霞解读了台湾大学教学发展中心的信条“Inspire, Instruct, Inspire”,勉励老师们在教学中多激励学生、邀请学生找寻学科宝藏并激励他们探究深层次领域。她强调,老师在教学中要多给学生制造成功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