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届

首页 > 教学研修班 > 第七届 > 正文

【研修班】第六期:西南交大教师研习如何设计与实施激发学生自我驱动的创新课程

来源: 党委教师工作部(教师发展中心)  作者:梁慧颖 李雨霞;摄影:吴承予 齐鑫 陈晓宇     日期:2021-10-28   点击数: 

如何开发设计能激发学生自我驱动的课程,提升教学效率?10月26日上午,党委教师工作部(教师发展中心)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在综合楼#430举办了西南交通大学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研修班第六场工作坊。活动邀请体育学院副教授、国家级一流课程负责人宋爱玲,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对标国家三类一流课程建设标准,分享了设计实施激发学生自我驱动的创新课程的成体系做法。除现场老师外,还有七十多位来自我校、四川师范大学和西藏大学的老师一同在线聆听了工作坊。

做加减法——找到关键环节,提升教学质量

讲座伊始,宋爱玲分享了自己从六年前首届研修班出发起航从而取得一系列教学成绩的心路感悟。接着,她介绍了国家一流课程的类别、申报要求以及评审标准,并结合具体评审指标详细介绍了线下一流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社会实践一流课程三类国家一流课程的评审标准。她提醒老师们注意,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需以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为目标,安排20%~50%的教学时间实施线上自主学习;社会实践一流课程则需设置70%以上学时深入基层实践,将专业教育与社会服务紧密结合。

一流课程是课程建设的唯一目标吗?宋爱玲认为,对标一流课程不该是功利导向,而是为教学设计寻求方向的。那如何找方向呢?她的观点是:先做减法,再做加法,找到教学的关键环节,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并用鞋衣帽匹配类比人才培养目标与教学设计各环节的对应关系。宋爱玲以国家三类一流课程为例,结合OCIA课程设计模式,从课程目标、学习评价、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四个维度强调了课程设计的结构性、一致性和适切性。她引用顾城《避免》里关于种花的诗句,告诉老师们最重要的其实是着手去做。为了让教师更有效地运用这一模式,宋爱玲邀请在场老师们尝试填写OCIA课程设计模式表,并以两人为一组进行沟通互评,形成观点的最初碰撞。随后,她分享了她和团队及其他老师任教的“运动科技与智慧人生”“隔网的智慧——乒羽两项”“自行车旅行之道”“重构跨界视野 共创智美未来”四门课程的OCIA各要素,给老师们直接的启发。

做乘法——找到课程有效方法,激发学习兴趣

从知识匮乏的时代到知识爆炸的时代,投喂式的知识推送模式和选择困难导致我们逐渐失去主动性与提问的能力。宋爱玲介绍了自己梳理的教学模式、教学策略、教学设计层面的有效教学方法。那教学方法适应于所有课程吗?怎么判断选择?宋爱玲表示,“完整的课程体系是基础,创造达成结果的学习体验过程是核心,即学习者必须是自我驱动的。”随后,她结合自我驱动的学习模型分别从掌控感、成就感、目标感三个方面介绍如何将学生的浅层学习转换为深度学习。一是让学生参与设计学情分析、自主选择考核,满足掌控感;二是给予学生真实体验,在设计课程内容上要有熟悉的,也有要意外的,提升成就感;三是明确课程价值,定制课程任务清单,让学生拥有目标感。

无限游戏——启发教学应用场景,提升教学质量

宋爱玲以“运动、科技与智慧人生”课程为例,通过翔实丰富的理论讲解与精心巧妙的内容剖析,为教师们呈现了整门课的课程设计思路,完整重现了课堂教学。围绕学生思维和能力的培养,她和团队坚持理念先导、实践引导、方法指导和评价主导,多学科融合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提升创新能力。趣味性、启发性、实践性的课程各环节一一铺陈在老师们眼前。最后,她多角度解读了从聚焦问题出发构建自然批判性学习环境的课程特色,具体要素包括重视自主探究、激发动机、创新能力和学生成长。她附赠了老师们各类课程教学设计用表,启发教学场景的具体应用。

在场老师结合工作坊所学,经过短暂教学反思,对自己之前的OCIA重新进行了升级设计,并在宋爱玲指导下进行了热烈讨论。他们发现,这些要素内容果然更加丰富立体了。“如果把自己的理想和教学愿景相融合,今天,我们能在这所学校创造自己的价值;明天,我们也一定能为学生的未来创造新的奇迹!”宋爱玲说道。

此次讲座,宋爱玲用近三个小时从原理层、方法层、应用层详细剖析了如何设计与实施激发学生自我驱动的创新课程。线上线下的老师们饶有兴致地参与全程并进行互动讨论,大家对本次活动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与积极反馈。在场的电气学院刘东老师、地学学院裴秋明老师、物理学院崔雅静老师等针对课程设计和教师自身发展等问题与宋老师进行了交流讨论。他们表达了对宋老师工作坊的赞叹,认为:工作坊内容十分震撼,宋老师新理念、新概念、新思想、新方法的运用十分娴熟,观点的新颖前沿、操作的可行性、方法论的系统性都让他们眼界大开,很受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