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6日上午,为进一步提升教师教学设计能力,打造高效课堂,西南交通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特邀北京市教学名师、北京交通大学黄辉教授为第十一届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研修班教师主持了题为“目标导向的有效教学结构设计”的工作坊。这是本届研修班第二场活动。
黄辉教授曾获北京市第六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一等奖,是国内首批ISW培训师Trainer资质获得者。她的工作坊风格活泼,互动性强,在场教师深度参与其中。工作坊伊始,她以一张“教师期待与学生成果落差”的漫画切入,向在场教师抛出了核心问题:“我们的教学是有效的吗?怎样做才能更有效?”引发教师对教学有效性的反思。随后,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破冰游戏,她巧妙揭示了明确目标对于学习效率的有益影响,生动引出了本次工作坊的核心主题BOPPPS有效教学结构。随后,黄辉结合案例,细致解读了该模型的六大环节——导言(Bridge-in)、学习目标(Objective/Outcome)、前测(Pre-assessment)、参与式学习(Participatory Learning)、后测(Post-assessment)、总结(Summary)。

理论讲解之外,本次工作坊尤其注重实践与应用。黄辉通过互动游戏、案例分析、小组研讨等环环相扣的教学任务,引导在场教师深入理解并尝试应用这六个环节,然后,她及时给出评价反馈。由此,教师们不仅掌握了模型的操作方法,还从学生视角反思了教学效果。她特别强调,教师应关注学生“学到了什么”,而非仅仅“教了什么”,同时,她鼓励教师通过科学的教学设计提升课堂参与度。


“BOPPPS不是束缚,而是成就教学智慧的轨道,”黄辉教授指出,该模型不是机械模板,而是着重培养“以学定教”的思维习惯。当教师能系统性思考“学生现在在哪、要带他们去哪、如何知道已到达”时,教学自然走向高效。她建议教师从单次课、单章节入手实践,逐步拓展至课程全局设计。教师可以根据学科特点和学情灵活调整,但核心目标始终是让学生真正参与并学有所获。工作坊尾声,黄辉教授特别强调:“有效的教学不是偶然,而是科学设计与持续反思的结果。”

参与教师表示,工作坊提供了可落地的教学设计框架,也通过亲身体验和互动交流,深刻理解了学生中心、目标导向的教学理念,助力自己通过结构化设计提升课堂吸引力与学习效能。多位教师表示将把BOPPPS模型应用于秋季学期课堂。

